教育部:全面振兴本科教育 三年内打造万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作者: 时间:2020-05-11 点击数:

2019-11-01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0月31日消息(记者 王启慧)10月31日,教育部印发《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在2019-2021年间,建成万门左右国家级和万门左右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简称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

“教授要到本科生课堂上讲课,淘汰‘水课’,奖励‘金课’,把最好的资源给本科生。”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要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推进质量革命。

2021年 完成4000门左右线上一流课程

“双万计划”其中“一万”指建成万门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三年间,完成4000门左右线上一流课程(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000门左右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6000门左右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500门左右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000门左右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认定工作。注重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的创新性、示范引领性和推广性。

“一万”指万门左右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一流课程建设突出针对性和有效性,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课制宜解决当地高校长期存在的教育教学问题。

“双万计划”将覆盖所有高校及课程

《意见》提出,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将全面覆盖所有类型高校、所有类型课程,推动我国本科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面向各类高校,在不同类型的普通本科高校建设一流本科专业,鼓励分类发展、特色发展;面向全部专业,覆盖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分年度开展一流本科专业点建设;突出示范领跑,建设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示范性本科专业,引领带动高校优化专业结构、促进专业建设质量提升;分赛道建设,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地方高校名额分列,向地方高校倾斜,鼓励支持高校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建设一流本科专业。

解决哪些问题?根据《意见》,一流课程将着重解决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基础地位还不够牢固,不同类型高校课程体系同质化,课程质量不高,教学方法单一,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课程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

加大教学业绩权重 严格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

教育部称,将强化对教师的培养培训和教学研究要求,推动实现基层教学组织全覆盖,加大课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大优秀课程和教师的奖励力度,加大教学业绩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的权重。提高制度执行力,严格执行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严格课程准入制度,严格课程质量评估。

在课程设置方面,将提升课程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加强对学生的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学习内容的过程评价,强化阅读量和阅读能力考查,提升课程学习的广度;加强研究型、项目式学习,丰富探究式、论文式、报告答辩式等作业评价,提升课程学习的深度;加强非标准化、综合性等评价,提升课程学习的挑战性。

“两步走”实施 对师德问题团队予以撤销

“双万计划”的建设原则中提到,分“两步走”实施。报送的专业第一步被确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教育部组织开展的专业认证后方可确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教育部将分年度组织专家对推荐课程进行认定,经公示后向社会发布。对认定的国家级一流课程实施动态管理,对课程实际应用、教学效果和共享等进行跟踪监测。认定为国家级一流课程的课程须继续建设五年,其建设和改革成果在指定的网站上集中展示和分享,且定期更新资源和数据。

对于未持续更新完善、出现严重质量问题、课程团队成员出现师德师风等问题的课程,将予以撤销。

据教育部公布,2019年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共有1059所高校申报,占本科高校总数的83.7%。申报专业点共计9483个,覆盖了12个学科、92个专业类和431个专业。

版权所有 : 绥化学院发展规划与政策研究中心